乡村民宿如何提升乡村旅游幸福感?
当下,伴随着乡村旅游新风尚,乡村民宿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确定一个旅游目的地后,一家舒适有特色的民宿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如何以更规范、更丰富的乡村民宿产品和服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起来看专家观点——
规范经营
实现从规模到质量全面提升
进入暑期,浙江德清莫干山景区迎来一大批避暑游客。近年来,从经营农家乐、乡村酒店,到形成民宿集群、“网红”民宿层出不穷,莫干山民宿产业覆盖了后坞、仙潭等十几个行政村,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创业就业,更带动了周边餐饮、景点等消费场景升温。
莫干山地区是近年来我国乡村民宿发展的缩影。据2021年《民宿蓝皮书》显示,2020年,76.91%的民宿位于乡村地区。“民宿是个性化的住宿方式,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民宿蓝皮书》主编、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获得者过聚荣表示,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贴心服务,有人喜欢跟大自然接触,或者沉浸式了解地方人文风情。各取所需,就是民宿最大的特点和吸引力所在。
然而,与急速扩张相对,部分地区乡村民宿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发展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有的甚至一味追求奢侈、价格畸高。
2017年,文旅部首次公布并实施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引导民宿发展进入规范化、标准化时代;2020年,《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实施,规定了乡村民宿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施设备等;此次出台的《意见》,更是总结提炼近年来各地在发展乡村民宿方面积累的有益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强引导、放宽准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以推动形成高质量产业链条和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专家认为,应当从完善规划布局、创新经营模式、引导多主体规范参与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乡村民宿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浙江工商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院开刚、厉飞芹指出,一是政府主体须积极谋划“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品牌推广”三篇文章,加强顶层设计,为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明确目标和导向,重点加强“特色化+标准化”的指导和部署,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同时做好乡村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推介和宣传。二是民宿业主须着力提升“内容创新+运营管理+市场拓展”三项能力,加强民宿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供给,不断提升品牌运营、科学管理、市场开拓和客源引领能力。三是创新构建“要素整合+协同管理+主客共享”三项机制,进一步加强机制创新,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人财物要素供给,尤其要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落实农村宅基地及住房“部分流转部分自用”政策。
文旅融合
推动美丽经济和文化振兴同向而行
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并非是独立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正深度嵌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元素,实现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上的复合叠加。尤其是民宿的点睛之笔往往来源于当地的“民之生活、民之文化”,这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意见》指出,必须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丰富乡村民宿文化内涵。要尊重历史文化风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资源突出乡村民宿特色,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产品建设,注重与周边社区的文化互动,鼓励乡村民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民宿要有‘民’味。”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马牧青认为,发掘、活化并提升“民”字系列文化,是丰富民宿内涵、优化民宿景观、延伸民宿产品、提升民宿品牌,进而招徕客人、留住客人、愉悦客人的最大卖点和基本路径。“‘民’字系列文化不是拿来就用,不能单纯地摆设一些农耕文化遗留下的风物,而应活化一些带有地域文化的风俗、风情、风味的产品,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创意,亦即文创。”他说,文创产品可以是沉浸式演艺活动,也可以在当地土特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标志性的文化或在文化载体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包括民宿建筑风格、在地建材、内外装修、标识标牌、空间布局、景观小品、设施用品、伴手礼、游乐活动、推广宣传等一系列涉及旅游全要素的领域。
(综合整理自人民网、人民论坛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制作:周宇晗| 监制:吴晔
编辑:周宇晗
往期更多精彩
如何稳住市场主体,留住经济发展“青山”
怎样激发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稳经济、稳增长的巨大潜力?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这两个方面很重要
交出“稳中向好”的半年成绩单之后,我国经济下半年走势如何?
滑动查看更多